首页 > 诗词歌赋 > 诗词大全 >

李益《立秋前一日览镜(万事销身外)》原文翻译及赏析

立秋前一日览镜(万事销身外)


【原文】唐代,李益

万事销身外,生涯在镜中。
惟将两鬓雪,明日对秋风。
 

白话翻译

世间万事仿佛都在身体之外消逝,
唯独一生的经历映照在镜中。
只见镜中的我已然满鬓白发,
明日就要面对那萧瑟的秋风了。
 

赏析:

  失志不遇的悲哀,莫过于年华蹉跎而志业无成,乃至无望。如果认定无望,反而转向超脱,看破红尘。在封建士人中,多数是明知无望,却仍抱希望,依旧奔波仕途,甘受沦落苦楚。李益这诗即作是想,怀此情。

  第二天立秋,第一天照镜子,不言而喻,有悲秋的意味。诗人看见自己两鬓花白如雪,苍老了。但他不惊不悲,而是平静淡漠,甚至有点调侃自嘲。镜中的面容,毕竟只表现过去的经历,是已知的体验。他觉得自己活着,这就够了,身外一切往事都可以一笔勾销,无须多想,不必烦恼,就让它留在镜子里。但是,镜外的诗人要面对第二天,走向前途,不知该怎么办。他觉得后一天恰同前一日。过去无成而无得,将来正可无求而无失。何况时光无情,次日立秋,秋风一起,万物凋零,自己的命运也如此,不容超脱,无从选择,只有在此华发之年,怀着一颗被失望凉却的心,去面对肃杀的秋风,接受凋零的前途。这自觉的无望,使他从悲哀而淡漠,变得异常冷静而清醒,虽未绝望,却趋无谓,置一生辛酸于身外,有无限苦涩在言表。这就是此诗中诗人的情怀。

  诗题“立秋前一日”点明写作日期,而主要用以表示此诗的比兴寓意在悲秋。“览镜”,取喻镜鉴,顾往瞻来。前二句概括失志的过去,是顾往;后二句抒写无望的未来,是瞻来。首句,实则已把身世感慨说尽,然后以“在镜中”、“两鬓雪”、“对秋风”这些具体形象以实喻虚,来表达那一言难尽的的遭遇和前途。这些比喻,既明白,又含蓄不尽,使全篇既有实感,又富意趣,浑然一体,一气呵成。

 

  1. 主题与情感
  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。诗人在立秋前一日对镜自照,看到自己满鬓白发,不禁联想到即将到来的秋天,内心充满了对衰老和人生终结的忧虑。

  2. 艺术手法

    • 对比手法:通过“万事销身外”与“生涯在镜中”的对比,突出了镜中形象对诗人的触动,强调了岁月的无情。
    • 象征意义:以“满鬓雪”象征衰老,以“秋风”象征岁月的变迁,增强了诗的感染力。
    • 凝练语言:全诗仅二十字,语言高度凝练,却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。
  3. 意境与风格
    该诗意境深远,风格沉郁,通过对镜中形象的描写,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,营造出一种萧瑟、孤寂的氛围,体现了李益诗歌的典型风格。

  4. 文化价值
   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文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普遍感慨,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“对镜自省”的传统意象,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。


总结

《立秋前一日览镜》是一首简短却意蕴深远的五言绝句,通过对镜自照和秋风萧瑟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感悟。诗中语言凝练,情感深沉,艺术手法巧妙,展现了李益诗歌的独特魅力,同时也为后人了解唐代文人的生命观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
上一篇:李益《洛桥(金谷园中柳)》原文翻译及赏析

下一篇:元稹《离思五首其四》原文翻译及赏析

相关推荐